发布时间:2018.06.27
腾讯财经特约 郭施亮(财经评论员)
继药明康德成功上市之后,工业富联以及宁德时代也加快上市的步伐。鉴于独角兽企业的募资规模不少,实际上对A股市场的冲击压力还是不可小觑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独角兽企业加快上市的同时,银行IPO的发行上市步伐也在持续加快,而对于批量银行机构的上市预期,对市场的承受能力更是构成不少的考验。
根据资料显示,5月22日郑州银行A股IPO过会,而在5月29日,长沙银行也将会进入首发审核环节。言下之意,则是随着部分银行机构的成功过会,实际上距离其登陆A股市场上市的时间也为时不远了。
需要注意的是,剔除了上述提及的郑州银行以及长沙银行之外,目前A股市场仍有15家银行处于IPO排队过程。其中,据资料显示,目前已有多家拟上市的银行机构处于预先披露更新的状态,而浙商银行以及厦门银行的审核则显示已反馈的状态。
按照A股市场的IPO流程,从受理、预披露、反馈会、见面会,再到预先披露更新、初审会、发审会,而后再到封卷、会后事项等,最后才得以拿到IPO核准批文。在此期间,对于拟上市的企业而言,不仅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,及时更新相关的财务数据,而且仍需要紧盯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状况,一旦市场环境或政策环境收紧,也将会影响到企业上市的进程。
如今,随着部分银行逐渐进入到预先披露更新的状态,实际上距离初审乃至发审会环节也为时不远了。然而,对于银行IPO,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募资需求,而一旦银行IPO获得批量过会,那么将会给A股市场再度构成资金面的压力,股市抽血压力还是不可回避的。
一方面是中小银行加快IPO的步伐,获得过会的银行数量有逐渐增多的预期;另一方面则是部分已经远赴港股市场上市的银行股,却有着回归A股上市的意愿。与此同时,在独角兽加快回归A股上市的背景下,对A股市场的冲击影响还是不可小觑的。即使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IPO新规模式,即取消了预缴款申购机制,但批量大盘IPO的加快上市,终究还是会带来分流市场存量流动性的冲击影响,而上市之后,紧随其后的,还有密集的限售股解禁潮、减持潮等因素,这对于市场本身而言,还是一个具有持续性冲击的影响。
A股银行股,凭借其偏低的估值以及偏低的市净率水平,曾被认为是颇具投资安全性的投资品种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地方银行的先后上市,却对整个A股银行板块的估值构成了不少的冲击。从近年来银行股的表现来看,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分化表现,而此前遭到市场炒作的部分中小银行股,也深处跌跌不休的状态之中,并加快股票合理估值回归的进程。
站在中小银行的角度思考,回归A股市场上市,一方面为了在有限的融资渠道中,通过上市融资获得资本补充的通道,为其满足较好的资本补充需求,同时也迎合了监管趋严的发展要求;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A股上市,获得更高的估值与融资水平,对企业的形象以及品牌价值带来积极性的影响,可谓一举多得。
不过,对于当前中小银行的加快上市现象,本身却建立在本已疲软的市场环境之上。由此一来,在批量银行IPO加快上市的过程中,难免也会对股票市场构成冲击,并加快分流市场的存量流动性。可以预期,在保障股市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或大幅波动的前提下,或许会导致中小银行的募资规模下降,而近期部分独角兽企业的回归上市,也是采取了缩减募资、压低发行市盈率的举措,试图尽可能降低其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影响。
募资规模下降,这本身对期待加快补充资本的中小银行构成不少的压力,但鉴于市场环境的持续疲软,料中小银行募资规模压缩,可能会成为一种预期。对此,即使中小银行IPO加快推进,也不会给二级市场构成太大的冲击压力,而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,依旧还是离不开“防风险、守底线”的政策定调原则。